【简介】感谢网友“网络”参与投稿,这里小编给大家分享一些,方便大家学习。
发表,成为悬在青年学者头上的一把利剑。“不发表便出局”的状况是青椒们不得不面对的一大困局。长期以来,核心期刊处于僧多粥少的局面,而文学类的发表也面临同样的难题。今天推荐一本对年轻学者较为友好的双核心刊物,接纳在读博士和青椒的文章。
《新文学史料》(来源期刊2021—2022、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
【简介】:《新文学史料》是文学类的期刊中的核心刊物,具有极高的史料参考价值,是一部反映现当代文学历史和现状,集学术性、资料性、研究性为一体的史料性刊物,是海内外文学研究工作者十分重视、具有广泛影响力的文学季刊。
【主要栏目】:理论思想与探索、民间文学论坛、现当代作家作品评论、古典文学研究、书评、调查报告等
【投稿方式】:邮箱投稿
【出刊日期】:季刊,逢季中月22日出版。
01
近十年主要发文机构分析
图表1 主要发文机构及其相关发文量统计
发文机构的数据分析可以从某种程度上看出该刊物是否有高校歧视的情况。我们可以看到,华东师范大学(12)、中国社会科学院(10)、南京大学(9)等双一流高校及研究机构尽管高居榜首。
然而不可忽视的是,长沙理工大学、常熟理工学院、乐山师范学院、福州外语外贸学院等高校也有不俗的表现,在一众双一流高校名字中格外耀眼,这也许可以说明,《新文学史料》某种程度上并不“唯高校论”,只要是好的稿子,也会受到编辑的青睐。
02
近十年文献所属栏目的分布
图表2 期刊近十年文献所属栏目的分布
在主题方面,该刊物以“史料”为关键词,强调对历史现场的还原,对佚文的钩沉,对作家日记、书信等史料的整理。在“栏目分布”中,有几个名字尤为显眼:郭沫若、曾卓、牛汉、孙犁等,说明刊物对这几位作家的研究有所偏好。
03
年度基金文献资数量
图表3年度基金文献资数量
从图表可以看到,从2015年开始,具有资金资助的论文数量占比逐年升高,占比大致在20%到30%。带基金项目的论文有更高的发表率。
从这一点上来说,青椒们可能不太占优,因此积极申请课题,甚至通过一定的学术积累进入某些项目课题组,是相当重要的。总之,论文与课题是在学术圈生存的硬通货,二者均十分重要。
04
投稿经历现身说法
图4 投稿者对《新文学史料》评价一瞥
笔者摘录几位投稿者的经历,从侧面观照《新文学史料》的审稿情况。可以看见,该刊物在高校师生中口碑好,在校博士生可投,审稿周期在2~3个月左右,文章字数最好控制在8000左右,避免过于冗长。
05
期刊近十年文献的学科分布
近十年来,《新文学史料》所刊发的文章中,中国文学学科所占比例最大,共计929篇,占61.2%;人物传记次之,共272篇,占17.9%;中国近现代史61篇,占4%;此外出版学科、文艺理论、世界文学占比不高,分别占3%、2.8%、2.2%。
从近十年的数据可见,该刊的学术热点无疑是中国文学、人物传记等领域。且该刊重视论文的历史化,重视史料的发掘与运用。因此可以推测,与中国文学史料相关的论文命中率会相对较高。
06
投稿小TIPS
总的来说,虽然核心刊物审稿周期长,竞争较大,但不乏良心刊物,爱护和支持青年学者,刊发他们的论文。即便无法获得发表的机会,得到编辑详细的修改意见,也是极好的经验累积。在投稿的过程中,有一些关键点需要注意:
第一,研究刊物风格,做到针对性投稿。刊物有自身的风格,对来稿也有偏好。一篇文章写得再好,若不合刊物的胃口,也难以得到青睐。
在投稿前,应对心仪的刊物进行研究,翻看近些年刊登过的文章有哪些较为相近的共同点,研究的话题有哪些相似性,可以此作为参考。将自己的论文投向更适合的刊物。
但需要提醒的是,不必过于迎合期刊的取向,与其“投其所好”,不如花更多时间打磨自己的文章,提高文章质量。
第二,多参与高质量学术会议。参与高质量的学术会议对于投稿发表至少有两方面的好处:
首先,学术会议所关注和追踪的话题是业内的热点和核心议题,只有紧跟热点,了解学术动态,才能更好地掌握期刊的发表倾向。
其次,参与学术会议的不仅是各高校的学者,许多刊物编辑也会到场,甚至会作为演讲者作主题发言。我们可以非常直观地了解刊物的最新动态,以及编辑的喜好和关注点,这对投稿发表是有极大帮助的。
除了《新文学史料》以外,小编还会持续为大家推介、分析人文社科的各类刊物,希望能帮助到大家,也敬请期待接下来的内容分享!
资料来源:维普中文期刊服务平台、中国知网、万维期刊网、《新文学史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