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感谢网友“网络”参与投稿,这里小编给大家分享一些,方便大家学习。
我每做完一个实验,首先整理实验数据,然后认真地把每一步的实验步骤写下来,整理是一种习惯。
截止目前,我整理了 32 个实验,三万六千多字,结论和小结啥的都还没有写,我也去找了我的指导老师,她说你去下清华大学和中科院的毕业论文去看去,慢慢你就会写了。
我们实验室 2022 届毕业生几乎全乎送了教育部盲审,我也要到了很多份师兄师姐的盲审意见,这其中包括中科院的,盲审意见里对格式的要求还是非常大的。
那么,我们到底要按哪个标准去写毕业论文呢?
我们学校 2016 年发布的论文写作规范。
今天以我的论文为例来扣一扣细节,细节决定成败。
摘要部分,我已经写成文章发给过指导老师改了一下,目录部分后面生成,我们重点看正文部分。
论文中的标题格式和排版要求:
章的标题为黑体小三号;节的标题为黑体四号;目的标题为黑体小四号。标题不能出现标点,编号切记要一致。正文字体的要求是宋体小四号,字间距为标准,行间距为 1.5 倍行距。
第一章是绪论,那绪论都是写什么呢,几节比较合适呢,多少字是最恰当呢。
我翻看了几本清华大学和中科院2022届硕士毕业论文,其中清华大学王宏伟课题组的一名硕士毕业生论文的绪论写了 8 节,近一万六千个字,参考了 74 篇文献;中科院遗传发育所高彩霞课题组的一本硕士毕业论文的绪论写了 9 节,近两万个字,参考了 106 篇文献。我不知道这会不会是我学习的榜样,但两万字确实太多了,去年,我写过一篇综述,发给老师改改,五千字里,老师说可以用的也就 500 个字,其它的都得删。所以,写多不如写精细,层层深入!所以我准备把我之前写的综述修改成绪论,分成 8 节,留 8000 字左右。
怎么样分这 8 节,能保证是层层深入,把该讲的故事说圆,是我接下来的重点工作,撰写绪论的同时还要注意以下事宜:
你去查看写作规范时,你会发现,对于文献的要求它有两种选项,我采用顺序编码制:
找一篇今天发表的文献,我们写一个,该大写的大写,该空格的空格,仿写一下,以后就按这个来写作。
S, - S, E, et al. of IBD- gut by for of . Cell, 2022, 185(16): 2879-2898.
后面我会陆续梳理我论文的逻辑,要分成几章,把故事串好。如何有条理,有逻辑的分析结果,写结论。图注啊,图示啊,图标啊,会单独再写写,我计划毕业论文里的每一张 都用 AI 修改并排列!
刚才读了一会 最近的文章,3 号发表的这篇,蛮有兴趣的,看看呗:
这个小分子是维生素 K,这项研究发现了维生素 K 的一种全新功能,完全还原形式的维生素 K (维生素 K 对苯二酚,VKH2) 可作为一种抗氧化剂,有效抑制细胞铁死亡。该研究还表明 FSP1 是一种有效将维生素 K 还原为维生素 K 对苯二酚 (VKH2) 的还原酶,从而推动新的非经典维生素K循环。
铁死亡是由过度堆积的过氧化脂质 ( ) 诱导发生的,因此,从具有抗氧化作用的天然维生素及其衍生物中寻找能够调控铁死亡的分子是个非常不错的选择。这项研究就发现了维生素 K 能够有效地拯救细胞和组织免于铁死亡。在过去的几年里,铁死亡被认为是阿尔茨海默病等多种疾病中急性器官损伤的驱动因素。这项研究的结果提示了我们,维生素 K 治疗可能是改善铁死亡相关疾病的有前景的新方法。难道只有维生素 K 吗?
因为我做的课题是人病原真菌,我也会经常读读柳叶刀和新英格兰杂志的内容。
单位是中国军事科学院军事医学研究院微生物流行病研究所,文章说在中国发现新人畜共患病毒“琅琊”,山东河南已有 35 例感染者,暂时还未确定是否会人传人。
最近河南这个温度真是让我惊呆了,爷爷今天的手术也非常顺利,术后恢复恢复我就可以回去再陪我老爸两天,我就要回去做实验了!
上帝能安排在你身上的事,都会过去的,如果你承受不了,也不会安排在你的身上,都是必经之事,过去这一山,我相信一定会有一个更好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