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感谢网友“网络”参与投稿,这里小编给大家分享一些,方便大家学习。
【本讲教育信息】
一. 教学内容:
如何写好散文
二. 命题趋势:
(一)课标要求:
“写作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多角度地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捕捉事物的特征,力求有创意地表达。”“根据表达的中心,选择恰当的表达方式。运用联想和想象,丰富表达的内容。”
(二)什么是散文?
散文是一种常见的文学体裁。
散文作为文体概念,有广义和狭义两种概念,广义的散文,是指除诗歌、小说、戏剧、曲艺和电影文学以外的一切文学体裁。如杂文、随笔、小品、日记、游记、记事文、抒情文、通讯、特写、人物传记等。
狭义散文的概念是:以记事和抒情为主的篇幅短小、取材广阔、形式自由、情理相融而又十分注意文情并茂的一种文学样式。
(三)散文的分类:
我们说的散文,即狭义散文。它有三类:
①记叙散文,即以叙事、记人、写景为基本内容的散文。在这类散文中,着重的是记写、刻画人物,以人物为全篇的中心。例如朱德同志的《回忆我的母亲》。
②抒情散文,即以抒发作者主观情感为核心的散文。它主要是抒发作者对现实生活的感受、激情和意愿。例如茅盾的《白杨礼赞》。
③议论散文,即偏重于阐明事理的散文。它的说理往往是借助于事例的简述、形象的描绘和感情的抒发来进行,文学色彩很浓。
三. 解题方法指导:
(一)散文的写作特点:
①题材广阔多样。
②形式自由灵活。
③重在表意,意在情与理中统一。
④短小精粹。
(二)散文写作指导:
1、要精心立意。
所谓立意,就是在构思和写作过程中,提炼和挖掘主题思想。散文重在表意,因此立意是否精深,将决定散文写作的成败。文章头等重要的是要提炼好主题思想,有了主题思想,运用辞彩章句,才有意义,如果没有明确的主题思想,尽管有一大堆材料,那也不过是“乌合”而已。鲁迅所说的“选材要严,挖掘要深”,也是提倡在提炼思想上下功夫。
写作散文,就更要明确表达一个中心思想,若只有一大堆材料,而没有线把它们穿起来,这样就会成为一盘散沙。即使是一篇千百字的短文,也必须提炼出一个明确的思想,就是说要有一个好的主题,并且要力求把主题搞得深刻些、清新些。
散文写作主要写日常生活和自然景物,很少有重大题材。因此,作文时应以小见大,见微知著。比较常见的手法有:从平凡中挖掘不平凡、用生活琐事讲述深刻的道理,用象征的手法等。如《白杨礼赞》、《风筝》等。
在散文中表达思想,从大的方面说,主要有两种形式:
(1)明述事理,直抒胸臆。这种方式,多见于记言记事的文章,如叙事散文、杂文、小品、札记等。这类作品的思想表达,或者通过直接叙述事件,事件本身就反映出某种思想;或者在描写、叙述事件的过程中,夹叙夹议,表达出思想观点;或者通过抒情、议论表达出作者的爱憎情感。总之,这种方法,一般都是开门见山,直抒胸臆,畅快淋漓,直截了当。这是散文中最常见的表达方式,在此不再赘述。
(2)托物言志,借景抒情。这也是常见的表达方法。这种方法,主要是通过对一件事或一种景物的描写,抒发思想感情。这样的散文,一般较为含蓄,要表达的思想不是作者直截了当地叙述出来,而是通过描写事情和景物本身,采用画龙点睛之笔表达思想。
运用托物言志、借景抒情这种方法时,有三点应当注意:
① 要贴切;②要新颖;③要深刻。
2、要选材精当。散文的选材必须精而当。因此就需要:(1)以意定取舍。凡能鲜明地表意的材料则取之;(2)以局部见整体。散文篇幅短小精悍,因此选材时必须从局部着手,以一斑窥全豹,以局部表现整体。(3)以平凡求深刻。选材时,要敏感地抓住那些表面看来平淡无奇、司空见惯,内里却蕴含深刻社会意义和情感意义的题材。
3、要精心结构。散文的结构要精而巧。
(1)以意为脉,编织线索。意脉是散文结构的核心线和生命线,事物自身展开的时间线索也好、空间线索也好、逻辑线索也好,都必须与意脉相一致。
那么,有哪些东西可以作为线索呢?
①感情线索。我们的感情在生活中发生变化,如由厌恶到喜爱,或从喜欢到厌恶,因此可用这条感情的线索把一些似乎没有关联的材料联结起来。
②事物线索。许多托物咏志的散文也是以物为线索的。
③人物线索。如写某一个人物在不同时间、不同地点的活动,可以用这个人物作为线索把事物串连起来,也可以用另一个人物把不同时间、不同地点、不同人物、不同内容的事物串连起来。这个人物还可以是写作者本人——“我”。
④景物线索。“一切景语皆情语”。通过景物描写,在写景中融进写作者的思想感情。
⑤行动线索。如游记以游程行踪为线索。
(2)因意定位,安排详略。一篇散文要写几件事,谁先谁后,谁详谁略,都需要根据“意”的需要而定。
4、要精巧表达。
要精巧表达,重要的是抓住以下几个重点:
(1)抓住特点,勾勒人物;(2)借景抒情或烘托气氛,或强化感情,或引发感慨,或以景表情。(3)托物言志。即借助于物表情达意。
练习与指导:以“蝉”为内容,拟写一个主题和思路。
四. 范文分析:
(一)病文分析:
分析提示:文章结构是否恰当,中心是否突出,结构是否完整。
心景和谐
当东坡居士在波涛翻涌的赤壁下高唱:“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我们认为这是激动人心的壮美风景。当竹山先生在落红之下低吟浅唱:“红了樱桃,绿了芭蕉……”我们认为这是宁静淡泊的风景。当青莲居士在月明星稀时对长空高歌:“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我们认为这是无奈悠远的风景。
许许多多美的风景组成了我们的泱泱大国,许许多多人文风景组成了我们灿烂丰富的历史。
我们需要有靓丽的自然来装饰生存的家园,可在这一片美丽的景象中,你是否觉得自己的内心深处也应该有一道美丽的风景——良好的道德品质呢?答案是肯定的。我们需要与生活和谐,与自然和谐,与整个社会和谐。
在意大利,到处都有精致的美景,就连空气中都飘荡着艺术的浓香。这时,在广场上蹦跳着走来一个疯子,他似乎与这里的一切格格不入。可是当他看到有人在作画时,便停下脚步,安静地等他画完,并凝神注视画布。等那位画家画完了,他又蹦跳着朝远处奔去。可见在这样一个国度里,连疯子也是尊重艺术的。这又是一道多么奇异多么发人深思的风景呀!这是一个民族道德的沉淀,道德是一切美景的起源。
二战后的德国,有人在荒废的居民楼中看到了一朵鲜红的玫瑰。正是这朵玫瑰,让人们看到了德意志民族的坚强,也喻意着这个民族在经历战乱后一定会浴火重生。
这些发生在不同时期的风景,无疑透露出一个信息:只要心中有风景,世界就会很美丽。我们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传统美德也必将成为每一个炎黄子孙心中永远抹不掉的景色,我们会带着心中的风景与身边的风景共同构建和谐的明天!
(二)优秀范文分析:
感悟美丽
糖水喝多了,便不觉得甜;好日子过久了,也会觉得平淡。
慢慢地,我们总借口生活没有新意而变得不易激动,变得没有激情,变得慵懒,甚至于麻木。于是我们哀叹,我们怨天尤人。
其实,只要我们善于做一个生活中的有心人,从平淡中寻找激情,从美丽中获得感动,那么我们的生活并不是“山重水复疑无路”,而是“柳暗花明别有洞天”。
罗丹说:“生活中不是缺少美丽,而是缺少发现。只要我们睁开心灵善感的眼睛,我们将会处处发现美丽。”美丽让我们动心,让我们愉悦,让我们快乐和感动,让我们陶醉和欣然。
青草绿树、白云蓝天,花香鸟语、长空飞雁,浩瀚沙漠、无垠大海,宽广的天空、坦荡的草原,美丽无处不在;潮起潮落,云卷云舒,花开花谢,月圆月缺,美丽尽存其中。只要有心,不缺美丽;不缺美丽,便不缺快乐。生活即美,美即生活。一位哲人说:“如果世间没有美丽,便没有生命;如果人类不能发现美丽,感知美丽,那生命的意义便失去了大半。”感悟美丽,是生命的需要,是活着的需要,是美丽的需要。
佛家说:“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在我眼中,佛教徒虽是四大皆空,但他们并不拒绝美丽,相反,他们对美丽有着独特的感悟和珍惜。因而佛教徒活得轻松、活得自在;虽物质淡泊清贫,但精神富足多彩。
把感悟美丽当作你人生路上的一门功课,那么你将发现你的生命旅途中会是鲜花一路,馨香一路。
人生之路漫漫,其间的挫折失败冷遇落寞在所难免,当心灰意冷时,在痛苦绝望中,于孤独寂寞里,不要徘徊,不要伤感,不要犹豫,不要惆怅。相信美丽就在你左右,美丽会给你信心,给你勇气,给你希望,给你快乐。
感悟美丽,生活将变得充实;感悟美丽,生命将变得多彩多姿。
感悟美丽,是人生风景里最亮丽的一道装饰。
五. 帮你积累:
1、对于一个生命力旺盛的人,爱和孤独都是享受。莫洛亚这本书的结尾句是说得很精彩的:“若将幸福分析成基本原子时,亦可见它是由斗争与苦恼形成的,唯此斗争与苦恼永远被希望所挽救而已。”
2、每个人都是一个宇宙,每个人的天性中都蕴藏着大自然赋予的创造力。把这个观点运用到读书上,爱默生提倡一种“创造性的阅读”。这就是:把自己的生活当作正文,把书籍当作注解;听别人发言是为了使自己能说话;以一颗活跃的灵魂,为获得灵感而读书。
3、几乎一切创造欲强烈的思想家都对书籍怀着本能的警惕。蒙田谈到“文殛”,即因读书过多而被文字之斧砍伤,丧失了创造力。叔本华把读书太滥譬作将自己的头脑变成别人思想的跑马场。爱默生也说:“我宁愿从来没有看见过一本书,而不愿意被它的吸力扭曲过来,把我完全拉到我的轨道外面,使我成为一颗卫星,而不是一个宇宙。”
4、萧伯纳说:“人生有两大悲剧,一是没有得到心爱的东西,另一是得到了你心爱的东西。”但仔细玩味,发现这话的立足点仍是占有,所以才会有占有欲未得满足的痛苦和已得满足的无聊这双重悲剧。如果把立足点移到创造上,以审美的眼光看人生,我们岂不可以反其意而说:人生有两大快乐,一是没有得到你心爱的东西,于是你可以去寻求和创造;另一是得到了你心爱的东西,于是你可以去品味和体验?
5、一味执著也和一味悲观一样,同智慧相去甚远。悲观的危险是对人生持厌弃的态度,执著的危险则是对人生持占有的态度。但人生是占有不了的……我们宁愿怀着从容闲适的性情玩味它,而不要让过分急切的追求和得失之患占有了我们,使我们不再有玩味的心情。
6、人,永远走在从生存向存在的途中。他已经辞别兽界,却无望进入神界。他不甘于纯粹的生存,却达不到完美的存在。他有了超出生存的精力,却没有超出生存的目标。他寻求,却不知道寻求什么。人是注定要无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