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感谢网友“网络”参与投稿,这里小编给大家分享一些,方便大家学习。
(文:溪午青禾)
经常有家长和禾姐聊天的时候说,非常羡慕我家孩子不需要反复提醒就能够对自己的生活和学习做到的自我负责,能够自己主动去学习,生活,合理安排自己的时间。
如果自己的孩子不需要父母去催着做事情,不再写作业拖拉磨蹭,游戏玩的废寝忘食,吃饭和睡觉也不需要父母提醒督促,那真的是太欣慰了。
孩子是父母教育的真实写照,父母如何做,孩子就如何学,想要一个自律的孩子,其实很简单,今天禾姐分享五个平时我是如何培养孩子的自律习惯的小技巧,希望能够给大家一些帮助。
正文共:2232字
预计阅读时间:6分钟
逼出来的自律不是自律
首先父母们要明白,没有孩子的自律是天生的,自律也不能通过逼迫的方式获得,自律是由他律开始的,一定是要通过父母的引导实现的!
2块钱的小玩具,破了丢了没人心疼在意,但是一个价值1万元的,我们就会好好保养。
对于孩子来说也是一样。一个整天被父母逼迫的孩子,他会觉得自己是个让父母失望的孩子,是个失败的孩子,是个没用的孩子,这种孩子更容易滑向自暴自弃的深渊。
只有觉得自己是弥足珍贵的,觉得人生是美好的,懂得自尊自爱的孩子,才有能量去对抗人性,克服惰性。自律是反人性的,能够自律的人,必然是高自尊的人。很多家长不爱听,但是事实就是这样,长期的逼迫必然是对自尊的伤害。
你要改变这些现状:
(1)要改变你习惯性的对孩子自我价值的否定;
(2)改变你习惯性的拿别人孩子对标自己孩子的状态;
(3)你要发自内心对孩子进行认可,看到孩子自身的闪光点。即使遇到困难,也要坚定不移的传达给孩子:你真的很棒,以你的实力一定能克服困难,取得成功!
事实上,禾姐身边那些明显很自律的大人和小孩,共同点是一种阳光和自信,这种自信是很难用语言形容的笃定感,他们完全了解自己的价值,不因外物的评判而影响自己的行为。
培养孩子自主感
培养孩子的独立自主,邀请孩子参与到学习和生活的管理中来。
从最简单的穿衣、吃饭、喝水,到学习时间的管理,允许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培养孩子对生活、学习的掌控感。
这种邀请释放出来的信号是:我信任你。
在你的信任中,孩子看到自己的力量,他会意识到,自己才是自己生活的主人,他们才会对生活油然而生一种责任感。
少点控制与强迫,让孩子感到“有所选择”
父母和孩子要做到职责分明,各司其职。
分清什么是父母的职责,什么是孩子的职责。
拿学习来说,学习是孩子的工作,让孩子愿意学习是父母的工作。
家长在做自己工作的时候,就是努力调动孩子的学习兴趣,以身作则,克服困难,在孩子学习的时候能了解他面对的困难,能及时给予帮助。
从孩子开始学习,父母就别对孩子的工作横加干涉,大家各司其职,让孩子在自己的工作领域有更多自主权,看到问题我们只做引导。
禾姐看到很多妈妈,恨不得每天自己亲自学习做题,为了成绩万分焦虑。她们的问题就是“工作状态混淆,没有各司其职”。
一方面自己的工作没做好,不想方设法让孩子热爱学习,不以身作则;甚至家长把自己人生的期望加给孩子,这就是把自己的工作让孩子去承担,各种盲目鸡娃的家长最大的问题就是这里。
生活中的“选择感”很重要。
孩子会在没有选择的情况反抗我们,然而一旦体验到了选择感,抵触情绪就会少很多。
比如:孩子不愿意上床睡觉,你告诉他,可以选择看绘本或者讲故事,这样小小的改变,都能够让孩子从抵抗到配合。
在很多事情上,孩子如果多了一份自主感和参与感,他会觉得自己是被尊重的,自由的,也会更乐意配合父母。
当我们放下了手中的权利,孩子也获得了自我管理的权力。
家长自律才能培养出一个自律的孩子
家长是孩子的首任老师,家长的行为举止也是会慢慢地影响着孩子。
所以当孩子身边有一对自律的父母,在父母的熏陶下,孩子也会觉得自律是一件很平常的事情,孩子也会慢慢地向自律靠拢了。
仔细想想,如果自己都没能做到自律,没能说到做到,又怎么好意思要求孩子们做到自律和信守承诺呢?
家长要学会制定规则
在社会上有很多规则,如果成年人不自律,可能会收到法律的惩罚。同时,想要孩子变得自律,家长也是需要给孩子制定一系列的规则的。
即使孩子犯错了,也不是什么大惊小怪的事情,使用二分钟批评法,帮助孩子更好的在错误中成长。一分钟提出错误,另一分钟和孩子一起探讨解决方案,有孩子参与解决方案才能真正解决问题。批评不是目的,解决问题才是。如何协商出结果被坚持执行,就需要我们通过两种手段达到目的了,一是惩罚,一是奖励。
孩子取得成就,家长应该适当地奖励孩子,给孩子更多的鼓励,当孩子做错事情了,家长也适当批评孩子,给孩子一定的惩罚,这就是规则。
规则需要父母和孩子共同制定,在双方共同同意的前提下去严格遵守制定的规则。
家长要教会孩子如何制定时间表,将每一天或者每一段时间规划利用好,让孩子有时间观念,培养一定的自觉能动性,这样孩子才会知道什么时间应该做什么事。
帮助孩子自律根植于内心,这才是父母真正为孩子计深远的大爱。
习惯的养成也需要一个过程,怎么说孩子帮助孩子让孩子不反感才是关键。
只有自律成为他们的长期的习惯,自律才是低痛苦的,才是可以长期维持的。
排除"吃苦"的迷思,正确的认识自律这项品质,通过长期的坚持和努力,才有可能达到自律的彼岸。要记住,逼迫是不能解决任何长期问题的,但是纯粹的顺其自然,也是大概率要失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