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感谢网友“网络”参与投稿,这里小编给大家分享一些,方便大家学习。
□穆华桂
“双减”政策下,家庭教育指导变得更加迫切和重要。13岁的未成年人王小在与附近居住的幼女一起玩耍中,对女孩实施了人身侵害。女孩的父母将王小告上法庭,请求判令王小及其父母赔偿医疗费、心理治疗费、护理费、精神损失费等各项损失。法院支持了女孩父母的诉讼请求。2022年6月,北京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在审理此案过程中,发出了北京中级法院层面的首份家庭教育指导令。(据《工人日报》)
王小在父母离异后,受网络不良游戏影响严重,他的父母不但没有发现,更未能认识到青春期子女教育指引的重要性,在日常管教和交流中存在严重过失,未能尽到作为监护人的法定职责。所以,法院依照未成年人保护法、家庭教育促进法等规定发出家庭教育令,督促王小的父母依法履行监护职责,承担法定义务,并责令王小的父母接受一定时间的家庭教育专门指导。
每一个孩子都是父母手心里的宝,可有不少父母因为工作或生活的因素,当起了“甩手家长”,尤其是离异状态下的家长,就更缺少对孩子的关注。在不少父母眼里,孩子是自己的,想怎么教育是自己的事,甚至想打想骂都行。其实不然,孩子的成长和家长的教育息息相关,如果孩子长期游离在家长的视线之外,总是一个人孤零零地生活,很容易引发性格孤僻、学习倦怠和身体素质下降,严重的甚至会步入犯罪的深渊。
今年1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正式施行,家庭教育由“家事”上升为“国事”,父母们从此进入“依法带娃”时代。其核心宗旨,就是以法律法规来引导、规范家庭教育。该法规定,父母在家庭教育中应当承担主体责任,父母除了管孩子“吃饱喝足有衣穿”,还要加强亲子陪伴,即使父母分居或者离异,也不能免除这些责任和义务。这项制度的施行,不仅是对当事人的警醒,也向公众证明了“依法带娃”时代法律的严肃性。没有人会怀疑父母对孩子的爱,但有了制度约束,无疑能让父母更加知晓自己身上的责任,不能再我行我素,疏忽大意。
“依法带娃”时代到来,家庭教育令不是一种表面形式,而是已经真正落实落地。相关部门有责任联合妇联、共青团和民政部门共同建立联动机制,确保父母拿出足够的时间陪伴孩子,给予孩子应有的关爱和教育。在法院发出家庭教育令之后,法官可通过沟通,找准每个家庭教育问题的症结,制作个性化的家庭教育令,同时多邀请家庭教育专家开展社会调查工作,多对“问题父母”给予指导。父母应摆正心态,产生一定危机感,用心学习家庭教育令,时时警醒自己看清内心、善待孩子,不再当“甩手家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