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感谢网友“网络”参与投稿,这里小编给大家分享一些,方便大家学习。
人之一生,识字、组词、造句、写文章,都离不开语文老师们对我们的教育和启发。讲述我和教过我的语文老师们之间的故事,除了为了享受回忆往事的幸福之外,更是为了表达我对他们的感恩和感激之情。
写作在人们心中一直是有文化的象征和一种高大上的代表。在我大学同学李万瑞的鼓励下,近几年也开始写点东西,没想到引起了同学和朋友们的一片惊呼,因为我的这一举动彻底颠覆了我在他们心目中粗犷好斗的形象,说实话连我自己也有点惊讶。唯一没有感到惊讶的是我老婆,她说因为我的情书写得很好,才打动了她。我想也许是吧,因为我毕竟有过近四年钻研情书的经历。
把我写的那点东西看成是写作,那是人们抬举我,我自己心里明白,象我这种不看《三国》、未读《红楼》、不翻《水浒》、不阅《西游》、不学历史的人,连字都写不对的人,我写的那点东西只不过是点滴生活的记忆,和真正意义上的写作相差十万八千里。如果不是有现在高科技的汉字输入技术,别说写不出来,就是写出来也是错字连篇,无人认得。因此我把写东西看做是一个游戏,是玩“字”,并且是为了在玩“字”中找找点乐趣。
在寻找乐趣的时候,我突然间想起曾经教过我的语文老师,因为“字”是语文的基本要素。但是由于时间久远,残存的记忆已经很少,也很模糊,只能给予粗略的梳理。
一、写作启蒙老师罗立(瑞)新
我是1974年上小学一年级,是谁给我上的人生第一节语文课已经完全没有了记忆。只记得二年级的语文老师叫罗立新或罗瑞新,究竟是“立”还是“瑞”记不清了,因为在老家这两个字的发音很容易混淆。罗老师是大连市里的下乡知识青年,具体的样貌已经模糊,只是隐约记得她是青年点的美女。
她应该是我二年级的班主任,诸多的记忆已经全部被格式化,只有一件事还始终留在记忆里。
当时处于文革末期,我们学校教室又是四合院式的东西厢房,中间有块菜地,种着茄子、西红柿等。一次上课的时候,看到比我高两年级的学生从窗跳出来摘西红柿,我也学着从窗户爬出去摘茄子,但不一会儿就被罗老师抡进了教室。
回到教室后,心中极度地不满,拿起铁碗和苍蝇拍做成一个大炮形状瞄准讲台上的罗老师,嘴上不停的发出“突突”轰击声。铁碗和苍蝇拍是上学必备的物品,因为没有茶缸,只能用铁碗代替,苍蝇拍也是用牛车轱辘的外胎片薄之后钻上几个眼子,再用棉槐条做个把而成,把苍蝇拍头捲到铁腕里,拍把正好当做炮筒。一阵嚣张的狂,轰彻底激怒了温文尔雅的罗老师,她停止上课,逼着我回家找家长。
一听到找家长,我彻底蒙圈了,这意味着我要遭受一场皮肉之苦,因为我的父亲,不论你是有理无理,还是是否受到委屈,只要找到他,都是先捶一顿再说。走出教室后,心里异常忐忑,怎么才能躲过父亲的一顿胖揍,催动着我的大脑飞速运转,最后决定找我三姐来代替家长,先应付一下再说。
等到我三姐来到学校后,罗老师的气也消得差不多了,三姐再说几句好话,找家长的事儿也就算了了,我也成功地完成了一次曲线救国,但是被要求得写一份检讨保证书。
这份检讨保证书就成了我人生写作的开始,并且这种写作文体也成了我读书期间的主要写作文体。
把检讨称作一种文体,很多人可能理解不了,因为在常人眼里,文体不外乎文学中的诗词歌赋、小说传记等等,以及公文写作中的总结、通知、计划等等。
然而事实上检讨才是最高大上的文体,不会写检讨的人生是不完美的人生,人们都知道“日三省吾身”这句话,这个“省”就是检查、检讨的意思。并且常见文学体裁和公文体裁是人人都可以写的。只有检讨这个体裁有一个专属性,那就是“罪己诏”只有皇上能写,是不是很高大上。因此说要想人生完美,就必须会写并写好检讨。
检讨并不是“我错了,下次改”这么简单。写检讨有很大的学问,它不光要承认错误,还要学会避重就轻,既要让人觉得态度诚恳,又要让人觉得有情可原,要让人看到在屡教屡犯中的进步。不仅要注意修辞,还要巧妙的把责任推到矛盾的对方去。写检讨是一门大学问,仔细研究一下现在的一些官方检讨就会发现,不会写检讨可能都不会做官。
所以我得感谢罗老师,她不仅给我做了写作的启蒙,并且选用的还是学问高深的检讨文体。
二、揪耳朵的老师刘茂讯
文革结束,返城的罗老师再无音讯,接替她的语文老师叫刘茂讯,刘老师是本村人,家就在学校附近住,是我四、五年级的的语文老师。
对刘老师的记忆也不多,只记得他喜欢用户揪耳朵方式教训不听话的学生,有时看看自己的耳朵比较大,就在想可能是当年刘老师不断开发的结果。
刘老师还有一大特长是写一手好字,画画也不错,学校的黑板报都是他负责承包的,只是当年没能跟他学点皮毛,着是有些遗憾。
三、成分悲催的老师宫振国
宫振国是我六、七年级的语文老师,之所以叫六、七年级是因为我们村的小学当时开办了初一、初二的课程,七年级小学毕业,再到中学年初三,这种编制的学校被称为“小学戴帽”,我也是我们村最后一批“戴帽”的小学毕业生,所以一般人都是小学五年毕业,而我却是念了七年才小学毕业。
宫振国应该是我们小学老师中文化程度最高的,因为他考上了大学,只是因为他的富农身份没有念成,最后悲催地只能到村小学做一个乡村教师,即可以教数学,也可以教语文。当时我们学校老师的水平仅限于照本宣科,平时给我们出题都是教学参考资料上的题目,讲解是也是按照教参来讲解,离开了教参就不好使。我还给他们当过一次老师。那是初二寒假的时候,寒假作业的一道几何证明题,因为没有参考答案,在全校老师和学生中,只有我一个人会作,因此开学时我被请到数学教研组,给老师们讲解证明过程。
宫振国和我住在一个屯子,由于我们屯曾经从大队分出来单独成立一个大队,叫东风大队,没几年又合了回去,因此也被戏称为“回风大队”。学生之间派别分的很清楚,老师们的骨子里也有一些派别观念,所以两个大队的学生闹矛盾时,挨批的总是我们“回风大队”的。宫振国是我们“回风大队”在学校的唯一老师,因此他成了我们“回风大队”同一年级十几个学生的希望,最起码在语文课上我们不会受到不公正的待遇。
记得有一次学校上山植树,中午我在邻居家婚礼上喝醉了酒,在上山植树的路旁,躺在地上睡着了,被他发现叫醒后,让我回家,上山后向班主任替我请了假。本来这是很正常的事儿,但是第二天上学后却被班主任一顿数落后撵回了家。
虽然在小学的时候宫振国对我们有所照顾,但是也没有太具体的。只是在初升高的时候,他间接地给了我很大的帮助,可以说是改变我人生命运的帮助。
四、“臭水平”的徒弟老师李兴发
在“戴帽”的小学毕业后,到镇初中念初三,我的语文老师也是我的班主任,叫李兴发,对他已经没有太多的记忆,只记得一次他在前面讲事情,我和几个同学在下面讲话惹怒了他,因此拍着讲台指着我们吼道:“就你们几个臭水平,要是考上高中,我拜你们为师!”这句话后来成了学校的经典语言,因为它证明了那句俗语“能穿过头衣,不说过头话”。
也许是因此接下了梁子,其他几个同学初一、初二都是在中学念的,是他一手带到初三的,而我却是从“戴帽”小学转过来的,例似插班生的那种,所以在考高中分配考场的时候,全班只有我一个被分到和别的班级一个考场,我很不理解,因为无论是按姓氏笔画,还是按学号,都不会是我。也许命由天注定,有些事看似是坏事,可能最后的结果却是天大的好事。
由于是后转入初中的,和本班的同学都不怎么熟悉,别说和别的班级了,和我在一个考场的班级中,没有一个熟悉的,只是知道两个学校学习的尖子生,一个叫杨芳,一个叫徐文健。我被排在最后一排靠近窗户的角落上,杨芳在我旁边一排的第一张桌,徐文健在我隔一排的最后一张桌。
说心里话,当时老师的话虽然刺耳,我倒也为太在意,毕竟我就没奢望能考上高中,混个初中毕业就完事,家里山上的牛腚还在等着挨我的鞭子呢。
考试共分三天,头一天考过,没什么,第二天上午考的一科也波澜不惊。但是中午的时候幸运之神却降到了我的头上。午间休息的时候,别人都在看书学习,争取临阵磨刀,不快也光,而我却闲着没事,在操场南边树荫下面乘凉。可就在这时我们考场的监考潘老师也过来乘凉,因为他是从小学抽来监考的,午休的时候也没可取之处就过来乘凉,正好只有我闲着,所以就攀谈起来,聊着聊着,就聊起了我小学老师宫振国,结果他和宫老师是关系较好的同学。聊到最后,我开玩笑说:“如果最后两科让我照抄,我就能考上高中。”他也简单地回了一句“行!”
考试的铃声响起,进入教室开始化学考试,考试的时候,潘老师来到我跟前,看到我题错了就帮我指出。我一看还真的让我照抄呀,等到最后三道大题(共计45分)的时候,没办法他也不能帮我作,我就示意他到门口看着流动监考人员,而我 向隔一排的徐文健抛去了求救的纸条,徐文健看到潘老师在帮我答题,又看到潘老师到门口向往张望,才将答案写好给我抛了回来。第三天最后一门考外语,潘老师也不会外语,直接帮我无能为力,我就让他去看旁边一排最前面杨芳的选择题,看完回来告诉我,等到都答的差不多的时候,他又到门口瞭望,我把前面同学的卷子拿过来狂抄一顿。就这样结束了在我看来是我人生的最后一场考试。
考试过后的第二天,我就顶替三姐到生产队干活,准备开始我修理地球的伟大事业。考试成绩还是别的同学告诉我的,考了370分,录取线是390分,看来那七八十分也是白抄了,安心地挣点公分也没什么不好。每天敲钟上工,天晌或天黑下工,机械地重复着。但是就在开学的前一天,我突然接到通知,让我第二天去学校报道,说我考上高中了,究其原因,说是高中扩招,录取线是340分。
就这样,小学宫老师间接地帮了我完成了一次命运的转折 ,所以说命由天注定,也不是没有道理。同时李兴发老师的那句话再一次成为了学校的热点,上了高中后几个老师还开玩笑让我去收徒弟,只是我心里有数,如果没有照抄的来的分数,我连三百分都得不到,哪有资格去收徒弟。更何况就算凭自己实力考上高中,也不能那样做,因为李兴发老师也是出于好心用的激将法。
五、第一个看好我能考上大学的老师王善广
从天而降的入学通知,让我还来得及没洗去身上的泥土味,就重新背上书包走进了课堂。到了学校才知道,我们学校是初高中合一的完全中学,由于历届高考升学率为零,县里准备将学校的高中部砍掉。是在校长的据理力争下,才保住了高中,也因此降低了录取分数,只是要求学校保证三年(以前高中只有两年,我们这届首次改为三年)后要有八个人考上大学才行,如果完不成,高中部还要砍掉。这是因为我们这届有八个学生考上另一所较好的高中,但现在被留在学校和我们一起读高中。
高一的班主任就是我的语文老师王善广。他个子不高,却是学校水平较高的老师,学校来带三个班中的一个班,就是看中了他的能力,希望三年后能打翻身仗。
这是学校的想法,和我一点关系都没有,我虽然侥幸考上高中,但考大学对我来书就是痴人说梦,高中三年对我来说就是多了三年的养身板时间。所以根本也不想学,天天混日子。
那时候因电影《少林寺》,社会上开始流行习武之风,我也不例外,光《少林寺》我就一晚上连续看了三场,学校东边河套的沙滩也成了我们几个习武爱好者的练习场,什么鲤鱼打挺、什么腾空侧踹、什么蹲马步等都练的有模有样的,后来开始练兵器,我选择了飞刀。也正是这一选择引起了我和王老师的第一次碰撞,因为我本就不学习,所以在班级六十个学生中,我就从未进入前五十五名,本来像我这种学生,只要不影响他人,老师都懒得理我。但是因为太痴迷武术,放学后在教室以桌板当靶子练起了飞刀。真实人倒霉,喝凉水也塞牙,正在我练得起劲的时候,没想到王老师突然来到教室,看到后,狠狠地批评了我一顿。
本来批评一顿也没什么,反正也是放学后,没太影响他人,王老师也没太追究。但是在第二天的班会上,王老师正在讲事情,走神的我却鬼使神差地用手指扣了几下课桌,这一下惹火了王老师,把我叫到前面,让我面对墙站着,但是我想“咱是主角,怎么能背对观众呢?”因此也没听他的,而是面向同学们站着,这下引起了堂下同学们的哈哈大笑(这件事情发生在小品《我是主角》之前),课堂秩序的混乱更加激怒了王老师,几次制止未果后,就把我撵出了教室,并且要求,找家长来,否则就别上课。
又是找家长,别说父亲已不再打我了,就是面子也丢不起呀,所以我就采取其他课在教室,一上语文课,我就背着书包到外面抽烟去。就这样过了三天,第四天我找到王老师,做了一次口头检讨,并对他说:“找家长是不可能的,以后班里的活我可多干点”。也许时间长了,王老师气消了,还有为我浪费太多的经历也不值得。在我信誓旦旦地保证之后,王老师也就同意了我回来上课。
这之后再没发生太大的冲突,并且为了表示我对他的尊重,在他课堂上都是老老实实,虽然不听课,但也不惹事。只是有一次心血来潮,想表现一下在他的课堂上我也是认真学习的,因此我以全班最快的速度,用了不到十分钟背诵了一篇古文《小石潭记》。也许是惊叹我的记忆力,他回到到教研组说给其他老师听,以至于这件事成了其他老师批评学生的标尺等到我高中毕业六年后,我外甥女上高中学习到这篇课文的时候,她的老师还用我来说事儿,并且还把时间演绎到五分钟。
在高一还有一个多月就要结束的时候,因为情窦初开,暗恋班级的一个女孩,为了达到目的,我第一次产生了考大学改变命运的想法,因此擅自从最后一排搬到了第一排,其他同学也没办法,只好向后窜一个位置。王老师也没管,反正只要不影响课堂纪律就行。
一个多月转瞬即逝,期末考试的时候,我一下子从五十五名以外窜到第十六名,并且还是八个每科都在八十分以上中的一个。这一惊人的变化,引起了王老师的重视,由于上高二就要分文理科,王老师要带文科班。所以王老师找到我,开门见山地问我成绩的真实性,在得到我肯定的回答之后,王老师对我说:“学文科吧,我保你考上大学。”因此王老师不仅成了第一个看好我能考上大学的人,也给了我考上大学的信心。但是我的回答也很简单“我学理科也照样考上大学”。
就这样选择了学理科,都上高二第二个学期了,王老师还惋惜我没学文科,并且还以为是我生了那次被停课的气。其实他不知道,虽然我的记忆力可以,但文科确实差得太多。我的历史书和地理书,每次在课堂上,其他同学都在听讲,而我却用彩色笔把课本的文字全部涂死。再捡起来实在困难。就是学理科,我也是每天晚上要学到下半夜,把初中和高一的理化课程从新补回来。
六、第一个把我的文章当范文的老师李文法
进入高二后我的语文老师换成了李文法老师,李老师年岁稍大,从来也不会对学生发火,总是用对待子女的方式启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
由于理科的其他几门课程历史欠账太多,所以上高二后我就按自己的计划开始学习,语文本身是我的弱项,只要随大流学学就行。不过李老师的确有一套,让我们通过写日记的方式提高写作能力,并且不限定体裁,想写什么就写什么,诗歌、记叙文、散文、论文等等随便写。这种方式的确适合我这种不愿被束缚的人,一次我仿照朱自清《荷塘月色》写了一篇关于家乡的散文,被李老师当做范文读给全部同学听。这是我人生第一次除了检讨之外,我写的文章成为语文课的范文。受此鼓励,我更愿意写文章了。
经过近两年的练习,最终我高考语文得了59分,语文的满分是120分,在我考的59分中,基础知识部分得了9分,古文得了18分,作文却得了32分。作文的高分完全得益于李老师教学有方。
七、我学习榜样的老师鲁迅
我对鲁迅先生的了解,仅限于几篇课本文章,以及文学常识的介绍,只是由于和鲁迅先生的生日同在9月25日这一天,所以我特别崇拜鲁迅。虽然没读过多少他的文集。但是他的几句名言和人物描写我却记得清楚,比如穷困潦倒孔乙己“拍出两枚铜板”,比如“其实地上并没有路,只是走的人多了才变成了路”,比如“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之所以尊鲁迅先生为我的语文老师,是因为他为了救国弃医从文,以笔为刀,针砭时弊,唤醒沉睡的人们,发出警醒国人的呐喊。
我也曾因为家庭困难弃医从武,当初如果不是被军校误招,我就会成了一名口腔科的医生,混到现在也会挂个专家的名头。
过去的不会再来,现在闲着又开始玩起文字游戏,也算做是弃武从文,虽然不会有什么作为,但是鲁迅先生犀利剔透的文风会一直是我追求的风格。纵使现在我还停留在尖酸刻薄阶段,但是我会继续努力,争取用我的文笔之钳,拔掉那些喜爱胡说八道的所谓专家口腔里的牙。
在玩“字”时想起我生活中的语文老师和理想中的语文老师,对于这些老师,虽然能想起的事情不多,可能有几个名字也不一定准确,但是我还真的感谢他们对我方方面面的教育和指导,让我在玩“字”中也能享受到无限的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