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感谢网友“网络”参与投稿,这里小编给大家分享一些,方便大家学习。
人均寿命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城市发展质量的重要标志,蕴含着物质供应、食品安全、健康服务、医疗保障、科研应对等综合配置能力。新中国刚成立时,因常年战乱、疾病和饥馑,上海人均寿命仅为37岁(当年中国和世界人均寿命分别为35岁和47岁)。
2010年世博会后,上海进入公认的老龄化社会,我开始接触人均寿命研究课题。当时,我以徐汇区政协委员身份调研上海市第八人民医院。地处漕宝路的八院因地铁和公交的便利,经常吸引老年就医者,也是徐汇区域离退休老干部常光顾的医疗场所。由此,我重点接触老年科。
上海市第八人民医院综合楼第18层老年科就诊区域长廊
接触八院老年科并年度性地投入调研,也是我父亲王志华研究员的意见。他长期从事生理学理论和应用研究,并认为到相应发展阶段老年安康是大课题。所谓大课题,是指以医疗保障为主题、以技术进步和人文关怀等要素充分配合的社会型探索。
2014年初,我按父亲的思路和八院老年科主任陈锐医生第一次接触。当时说到:上海人均寿命82.29岁,连续11年保持在世界发达国家或地区水平线上;2014年日本人均寿命83.7岁,连续多年世界第一。我们交流的场所在八院综合楼17楼,也是老年科主要根据地。放眼望去走廊特别长,感知到老龄就医服务显然是个刚需。
和当时老年科护士长贺云聊起:上海人均寿命何时超过日本?她俩都觉得需要再奋斗20年,即2035年。她俩都是单位和行业里的先进个人、优秀党员,非常注重学习和了解国家政策、上海发展动态;信息来源除专业期刊、行业会议,就是新民晚报和新民周刊。我还给八院老年科补充订阅了东方体育日报,因为实地调研中发现喜欢体育赛事和评论的老年就医者,往往恢复得更快、心身更愉悦。陈锐带领的八院老年科青年护士们,有为高龄就医者读报的习惯。久而久之,高龄就医者就把为他们读报的姑娘们当作了孙女辈。
老年科主任陈锐(中)和同事一起研读新民晚报的主题报道
交流中陈锐、贺云和八院的其他专家们强调——人均寿命的延长是国家和人民幸福的主要象征之一,但对老龄化社会的挑战还是很明显的。为此,他们经常下社区,到企事业单位甚至农村去宣讲老龄防护知识和技能。受他们的感染,我也积极承担社会责任。有时陪伴白衣天使们下乡和进社区宣讲健康服务,进一步了解老龄群体的健康需求和其他服务诉求。这让我的社会课题研究收获很大,相应地向市政府提出了长者食堂、社区课程等建议案。
2022年2月22日,星期二,农历正月二十二,这个被新民晚报及其新媒体赞誉为充满着爱(汉字“二”的谐音)的日子,我再次和八院老年科主任陈锐医生交流,当年的护士长贺云已退休,现在的护士长有两位即周霞和陆金飞;其业务空间,已经从17楼拓展为17、18两个楼层,一样是长长的走廊,意味着老龄化就医和健康服务需求的进一步增长。这天一大早,八院党委书记冯云海教授就到老年科调研。
冯云海(右二)调研360服务团队虎年创新工作
他详细询问了陈锐及同事们虎年要展开的关爱老人项目。我告知白衣天使们一个好消息,即最新统计上海人均寿命已经突破84岁,追赶上了日本,也就是世界最高水平了。其中当然有白衣天使的功劳和全社会践行全民健康战略的成果反映,且在三年新冠疫情防控中,中国经验和上海兵法立下了奇功。
八院党委书记冯云海教授(中)观摩老年科文化墙
冯云海教授提出:老年科是八院为老服务、提供老龄友好型社会咨询服务的品牌,十四五期间必须坚持和创新;八院还有必要推进自身老龄友善医院建设,其他科室的协同创新也是医院参与“卓越徐汇”建设、打造中心城区“城市软实力”的重要内容,以提高人民的幸福指数和老龄求医者的舒适体验。重视党建的冯云海书记观摩了老年科的文化墙展示,探讨了新民晚报等主流媒体对医护工作的积极促进作用。
陈锐医生在老年科的专题汇报中表示:上海人均寿命增长的速度,超出了她和同事们的预计,这是天大的好事,也是以人民为中心的国家战略之功。让她自豪的是:老年科是八院重点学科和全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年服务老年就医者六万人次。八院老年科秉承“360全方位服务”宗旨,即:一流的质量让病人放心、一流的服务让病人称心、一流的环境让病人舒心;体现出规范化、制度化、安全化、创新化、亲情化、人性化;最后实现全年零投诉。十年来,八院老年科把医患关系变成了亲情关系,始终零投诉。
八院老年科360服务团队获上海市巾帼创新工作室集体荣誉称号
当然,老龄化社会的压力也始终存在,不经意间还有增长。陈锐和她的同事们感知到:随着人口的快速老龄化,尤其是高龄期的延长,因疾病、伤残、衰老而失去生活能力的老年人显著增加。中国是全球80岁以上人口最多国家,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显示:我国60岁以上老人2.6亿,65岁以上1.9亿。为贯彻落实十九届五中全会关于“全面推进健康中国建设,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要求,国家卫健委、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下达《关于开展建设老年友善医疗机构工作的通知》;上海市政府同步下达了工作部署,提出尽快实现老年友善医疗机构应建尽建。
对此,陈锐医生理解:所谓老年友善医疗就是提倡以老年患者的需求满足为中心,改善老年患者就医服务流程,提高老年患者就医满意度,更好地实现老年人的健康咨询和照护服务等诉求,为老年患者和长者提供一个安全、友善、适宜的就医环境和健康咨询、预防等服务的社区环境,从而提高老龄化社会的生活质量和健康期望寿命。当然,健康型的老龄化社区环境建设,还有待于社会各界可持续热情投入。
老年科护士们为离休干部、参加过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王影波奶奶读报并庆祝95岁生日
应对挑战,八院的白衣天使们都认为还要注重向科研要新能量。陈锐说:老年医学已经成为老年友善医疗的主力军,老年医学也从第一代的收容院、长期照料成长为第四代的健康促进、健康老龄化、老年病急症和老年病亚专科诊治,是更适合当今老龄化社会的老年专业。她强调:八院老年科坚持“医疗、教学、科研”齐头并进的发展方针,除了每年的各项业务指标在医院名列前茅,她还很看重同事们做好临床的同时积极钻研业务,包括撰写并发表核心期刊论文、申报成功国家和省部级自然课题、每年主办面向社区医生的国家级继续教育学习班、协助承办“东方心脏病学会议”等大型学术活动。这样使得科室涌现了众多优秀人才和成果,吸引了更多的合作伙伴。
八院老年科参加全国擂台赛获优异成绩
谈到新民晚报、东方体育日报等上海品牌主流媒体对自己工作的帮助,陈锐介绍,其健康讲座、健康资料的主要来源就是晚报系列的报道和案例分析,由此形成了长者喜闻乐见的科普宣教“健康链”,全面涵盖了“食”“住”“行”“心”等主旋律。如“行”方面,设计老人出行计量表,开展预防跌倒的健康讲堂和《出行安全》小品表演;又如“心”方面,帮助老人建立自己的微信朋友圈、陪伴阅读新民晚报夜光杯副刊和讨论东体报道的精彩赛事,和老干部就医者一起重温激情燃烧的岁月。有时候,小朋友也会成为读报志愿者。
八院老年科护士施薇和刘雪婷(左)研读晚报并从中寻找为年长就医者读报的线索
小朋友作为读报志愿者的典型案例是:汇师小学一年级1班的刘佳媛同学经常寻找“适合幼、长共鸣”的晚报报道或夜光杯美文,推介给陈锐医生及老年科的护士姐姐。刘佳媛知道:在家里,长辈陪着一起读报并给她讲解,叫“亲子阅读”;而长者都有文化,她提议某篇文章或报道精彩,长者也会兴致勃勃地再读一下并交流各自体会。刘佳媛让我为这种新的阅读形式起一个温暖的名字,我根据晚报吉祥物燕小新的名字定为“小新阅读”(小新和“孝心”谐音),并按其要求写了个童谣《读晚报》。
汇师小学一年级刘佳媛同学和妈妈于杨一起,为八院老年科护士姐姐推介《小新阅读》素材
二宝童谣@读晚报
王泠一
白衣天使读晚报
版面新知真不少
千家万户可知道
运动不能赶时髦
虽说扬眉是冬奥
量力而行最重要
科普文章防衰老
细品还有防跌倒
春寒偶尔也跳脚
静待花开无忧草
书画养性怡情妙
夜光杯里尽妖娆
金海岸工作室
作 者 | 王泠一(上海社会科学院上海国际经济交流中心研究员)
图 片 | 采访对象提供
编 辑 | 梁 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