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感谢网友“网络”参与投稿,这里小编给大家分享一些,方便大家学习。
元宵节到啦
团学君祝大家元宵节快乐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吃汤圆呢
从小到大过来
过了那么多的元宵节
你真的了解元宵节吗
下面跟着团学君一起来唠唠元宵吧
元宵节的起源
农历正月十五是元宵节,正月是农历的元月,古人称夜为“宵”,所以称正月十五为元宵节。
正月十五日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也是一元复始,大地回春的夜晚,人们对此加以庆祝,也是庆贺新春的延续。
元宵节的节期与节俗活动,是随历史的发展而延长、扩展的。就节期长短而言,汉代才一天,到唐代已为三天,宋代则长达五天,明代更是自初八点灯,一直到正月十七的夜里才落灯,是中国历史上最长的灯节,与春节相接,白昼为市,热闹非凡。
★
吃汤圆
都说正月十五吃元宵,其实元宵一开始叫“浮元子”,后来普遍叫为“汤圆”,生意人还称其为“元宝”。
汤圆一般以白糖、玫瑰、芝麻、豆沙、黄桂、核桃仁等为馅,用糯米粉包成圆形,可荤可素,风味各异。可汤煮、油炸、蒸食。陕西的汤圆不是包的,而是在糯米粉中“滚”成的,或煮司或油炸,寓意团团圆圆。
猜灯谜
“猜灯谜”又叫“打灯谜",是元宵节后增的一项活动,最早猜灯谜早是由谜语发展而来的,起源于春秋战国时期。它是一种富有讥谏、规戒、诙谐、笑谑的文艺游戏。谜语悬之于灯,供人猜射,开始于南宋。
看灯会
古时候,人们为了驱逐对黑暗的恐惧感,于是灯笼衍生为具有驱魔降福、祈祷光明的意义。因为灯火是光明的,赏花灯也有照亮前程的意义。
闽南语中“灯”与“丁”发音相近,所以花灯也用来求子添丁。在岁末年初之时,把灯笼挂在寺庙中,藉以佛的法力求得一年平安顺利。现如今赏花灯成为元宵节的习俗,人们通过灯会赏花灯,以示驱邪除瘟,去灾祈福,求得五谷丰登。
踩高跷
踩高跷,是汉族传统民俗活动之一。踩高跷俗称缚柴脚,亦称“高跷”、“踏高跷”、“扎高脚”、“走高腿”,是我国北方民间盛行的一种群众性技艺表演。武跷强调个人技巧与绝招,各地高跷,都已形成鲜明的地域风格与民族色彩。
划旱船
旱船的民俗性也体现它的文化精神,一般旱船饰以红绸、纸花,以春联的红色为主,附以绿色、紫色等颜色,万紫千红除了博人眼球,更有传统中趋利辟邪的民俗意义。表演中船夫“艄公”引路,乘船者“船公”尾随,或缓步,或疾走,随着“波浪”颠簸、旋转,犹如在水面行驶的船,也隐喻新的一年的境况或人生的起伏。
★
结尾为大家准备了灯谜哦!
春节三日干在前头(打一字)
春节三人聚首(打一字)
春节一日到汕头(打一山名)
风平浪静(打一城市)
书签(打一字)
注:答案就不给大家了,可以上网搜搜哦,都是些很简单的谜。
在祝福大家节日快乐的同时,也要提醒同学们马上要开学了,新学期的开始,也意味着大家要面对上学期期末进行的期末考试,要在假期结束这几天好好复习哦!
★